走到尖沙咀海旁
靜看日落美景
夜幕低垂
燈光漸暗
醉人的夜景盡入眼簾
說不出的迷人
#1


#2

#3

#4

#5

#6

#7

#8

#9

完
和最愛的人,一起生活。去世界最美的地方,牽手,用心,用情,去看美麗的風景,感受生活的點滴,分享彼此的心動和喜悅。踏實的記下這刻的感覺,縱使感情或許隨著歲月而褪變,但至少,直到老死,我可以跟自己說一聲,在我生命的路上,我曾用心愛過...
寄件者: | |
日期: | 2008/08/09 星期六 下午 03:32:03 HKT |
收件者: | "hotmail" |
主旨: | 回覆: Re: 08年8月8日終於來了:有感而發 |
可能我沒有把話說好, 已令你有所誤會了,有感而發,不表示我太過感性或者悲觀的,其實,life is too short也只不過是一個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有喜有悲,有聚有散,有高有低,有起有跌.......這是一個自然的定律(當你細意留心昨晚開幕典禮太極表現環節的旁白時,其實太極的中心思想也是這個),當你明白這個自然定律,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過程時,你會更明白一個道理:一切總會過去的,那麼,你就無需要太過執著這一刻,這一點了。
我記得那年SARS剛開始期間,我send了一個電郵俾你,當時很不開心,很悲觀的,本來以為你會同我講D安慰的說話,點知你同我講sort of “世間萬物總會運行著,壞了又會好的…….."something like that,當時我好唔開心,心想,一個很久沒有見面的德國朋友都發電郵安慰我,身為我的男朋友,竟然同我講宇宙萬物,激到我死,但現在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時,回頭想返當日那一刻,我或許誤會了你,雖然你從來不知道這件事,又或者你當時不一定是這個意思,不過,我想我也應該在這裡同你說聲:sorry的。
既然每一刻,每一點都會過去,那麼豈不是很消極的讓時光飛逝?不是呀!只有當下的一刻,的一點才是最真實,所以要“活在當下,不過,當我在這一分這一秒說了當下,其實已到了下一秒,已再不是當下了,也只不過是整個過程中某一個過去式的當下。所以緣來緣去,一切也只不過是一個過程,活在當下,用平常心對待你每一個的當下。
老師時常講:“以身體的脊椎作中線,將身體分開左、右一半,想像兩邊如左右扇門,右邊合時,將右邊的扇門合上。若打開時,便打開右邊的扇門,左邊保持不變。
但昨日跟星師姐討論時,我發覺這種講法有一些地方沒有說清楚,而將意念放錯了地方,使到效果不是想像中那般,是有需要去弄清楚的。
我是理解以脊椎為中心,將身體分開左右兩邊扇門,但
1.當我合時,意念是放在右邊的膊頭向脊椎揩入;打開時,又是膊頭先做主動,這樣往往會出現中軸守得不好,形成了轉動身體,中的意識不強,甚至失中(如圖1)。但其實是應該要將意放在中軸開始,當右邊合時,以脊椎開始去收,而右邊的膊頭,或者應該說右邊最外面的是最後收的(如圖2)。而打開,同樣是先以中軸開始,越外面的是越遲打開的。
圖1
圖2
2.意念放在膊頭向脊椎的接,就算做都有守中的意識,但我發覺這只是一個對接角的意識,收緊的效果不強,用接睡袋來作一個比喻,由膊頭接入中間,就好似將睡袋對接一樣;但如果,以中軸脊椎為起點,去捲入,感覺如同捲睡袋一樣,收得很緊,雖然以膊頭為先去接入,最後也可能接成圓柱,但圓柱的直徑是比以脊椎為先的捲入為之長,收緊的程度也比較弱。
唉!但有幾多人學員真正知道這個分別呢!是說話沒有說好,還是我的悟性有問題呢????!!!!
要好好的掌握好這個基本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