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

不圓


11/April/2008 (Fri) – 胸口如圓形趟門


近日,老師有幾次在上課時話我不圓,有時,我感到他話我含胸不夠,有時,我又覺他好似指我下身。我不明,不清楚究竟他的真正意思。我自己聽唔到,最衰星師姐不在場,否則,我可以問她。


今晚,老師指我含胸不夠時,教我同阿媽一個方法去練習:


“對方站在你前面,有力推你胸口,你就借對方的力幫你推開胸口,然後,將前面的皮貼向背後的皮,而令自己雙手向前揚起,然後肩、肘、腕放入人身體。”


我同阿媽開始練習,我將手推向阿媽胸前,她鬆得很好,前面胸口推開得很大,當前面的皮一貼到後面,


阿媽的背就圓圓的窩起,勁很自然的束在大椎,兩手被動的向前飄開了。雖然最後阿媽放入我身體不是太流暢,但整個過程,她已做得很自然了。


輪到我做時,我跟著老師的steps去做,但我總沒有剛才阿媽那種自然束在大椎的感覺。老師站在旁邊看,他說:“是因為你束了上大椎,仍不知,過了最佳的黃金timing,才放肩肘腕入對方身體,所以,效果不好,於是,我嘗試早點放,試了幾次,我發覺問題不是老師講那種,老師指出的可能是一個問題,但我自己聽到不妥的,是我感到我的手不是被動的向前飄,勁末束夠上大椎,我感到不舒服。那麼,問題係邊呢?


再試了幾次,我聽到阿媽推來的力,開頭是有的,後來俾俾下又無了,我感到打開胸口到一半時,好似停住了,再無能量令我的胸口推開,我示意阿媽推多一點力,再試了幾次,情況好似好了一點,但那種感覺我覺得始終不是阿媽那種。“阿媽,我聽到應該不是你的問題,Sorry, 我諗不關你事,那麼問題究竟係邊呢?”我迷失了。“或者,你嘗試將前面的皮貼去後面。”於是,我再嘗試,當阿媽的力推在我胸口時,起初,我感覺到的推開了胸口一點,之後,我覺得沒有位再能握開時,我便用意將前面的皮推去貼向後面,終於,我有感覺了。雖則我未有感到雙方飄起,但我有阿媽背圓那種感覺了。我發覺原來問題不是在別人,而是在自己身上。我終於聽到自己的身體那裡不圓,原來的真的是含胸不夠,胸口那度圓形扇門沒有“趟開”好,而且“趟開”時根本沒有按著扇門圓形路軌而趟開,只是直線向左右兩邊推開,軌跡不對,圓形的扇門又點會能暢順的推開呢?


回家途中,我重複思考“胸口的扇門"、“前面的皮貼去後面的皮"和“老師講我身體不圓”的關係。“身體不圓",記得師姐曾經講過,“兩手抱圓向前,左右兩邊要想像是連起的,如一個圓柱體。"那麼,如果真的是連起,左右自己胸口也應該是左右合抱圓起來的,胸口的門也如一度圓形的扇門,而且這度扇門是分幾度的,當含胸時,首先要推開第一度門(胸口的中心線向左右推門至左右乳雲),這度門一般來說我都是能推開,但之後,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知道要再推開第二度門(由左右乳雲到左右肩膊關節位),但卻往往就‘cake’在這裡了,不能推開,那種感覺就好似趟玻璃門,但路軌被東西‘cake’著的感覺。現在細心思考,主要是因為我沒有意識到這度是圓形的扇門,第二度門是開始有轉角位的,沒有注意到這個圓形的轉角位,只向左右直線的推開,就如玻璃門‘cake’住了不能趟的感覺,路軌唔對,第二度門都打不開,這樣又點會去到第三度門(肩膊到肘),所以不可能有阿媽所講:“手是自己飄起那種感覺",這樣,手之所以能起來,一定是自己用了力提起的,所以,我有不自然的感覺呀!當推開了第一度門,準備推第二度門時,要意識到圓形扇門的轉角位,才能夠趟開這度門。其實我地的背理應是圓的,阿媽叫我將前面的皮貼向後面的皮,是要令我意識到背圓/圓形扇門轉角位這個重點,所以我後來有感覺了。回想我平日練拳,我真的沒有主意到圓的issue, 更沒有留意到胸口的圓形扇門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